本报记者 许琦 通讯员 周珺萍 童星炜 张亚朋
近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了解到,环境保护税法实施5年来,上海市累计减免环保税近20亿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从2018年的36微克/立方米降至25微克/立方米,税收助推“双碳”目标实现的积极效应日趋显著。5年来,上海市税务部门以落实环保税法、加强征收管理为着力点,切实把“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落到实处,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建设美丽上海。
【资料图】
正向激励,引导企业低碳排放
环保税相比其他税种,正向激励政策导向更强。对污染物排放低于国家标准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能够激发企业清洁生产、设备升级改造的积极性,引导企业由“被动减排”向“主动升级”转变。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上海华峰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铝热传输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铝业一直被认为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户。在‘双碳’背景下,下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先手棋’,企业才能当好行业转型发展的‘优等生’。”公司安全与环保部负责人吕丹杰说。
谈到公司产业智能化、生态化发展的探索之路,吕丹杰说:“税收优惠政策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环保税的正向激励下,华峰铝业投资近200万元用于车间除尘装置设备改造。
“原来的纸芯切割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纸屑粉尘,新工艺实现了纸粉尘集中收集处理再排放,大大减少了颗粒物的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吕丹杰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各排放口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排放标准的50%。因此,企业享受到的环保税减免金额逐年上升。”
享受优惠政策节省下来的税款,华峰铝业用在了探索清洁能源开发上,“我们利用公司闲置的12.4万平方米屋顶空间,敷设光伏板23000余块。”吕丹杰说。目前,这个投资额达5000万元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已全容量投入运营,完成并网发电,预计可以实现光伏清洁能源发电量1200万千瓦时/年。
吴丹杰说:“我们将一如既往用好绿色税制,担好社会责任,护好绿水青山。”
双向赋能,推进城市污染防治
环保税根据应税污染物实际排放量计算征收,“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是税制设计理念。在上海,一方面,税务部门通过以数治税,为企业精准赋能;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减排降碳享受税收优惠,促进碳减排工作提升。税企双向赋能,绿色效应初见成效。
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是目前全球最大、处置能力最强的废弃物综合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基地。环保税开征后,随着上海市垃圾分类政策深入推进,目前老港基地能源中心二期全量运行、湿垃圾再利用中心项目等资源化利用设施也逐步完成建设、调试运营。5年来,老港基地各末端处置设施的法人主体——上海老港固废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港开发)累计享受环保税减免税额为6879万元,公司利用减免税额的资金结余进行科研投入,同时对已有环保设施进行扩容,充分发挥湿垃圾末端处理技术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通过技术升级,持续推动各末端处置设施节能增效,降低净碳排放量,5年来我们享受环保税减免额逐年上升,从2018年的446.82万元到2022年的2518.23万元。”老港开发执行董事王世豪告诉记者,“税务部门利用大数据监测企业污染物各类数据,指导我们综合申报,实现税额自动计算、数据关联比对、申报异常提示,大大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和报错率。”
变废为宝,探索绿色循环之路
对企业开展绿色循环、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行为给予税收优惠,有利于企业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置能力90万吨/年的高新技术企业,一直致力于打造从建筑固体废弃物到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我们公司研发、生产的再生混凝土和低碳型土体固化剂等绿色材料,都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 城建物资财务经理徐萍介绍,“通过改进技术,我们需要缴纳的环保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降低。不仅如此,5年来,我们累计收到资源综合利用即征即退的退税款2066万元,这些退税款我们又投入到了绿色低碳材料的研发中,助力企业实现良性循环。”
城建物资利用建筑垃圾破碎后的再生骨料,替代部分天然骨料生产再生混凝土,利用城市固废和工业固废制作出低碳型土体固化剂,不仅有效解决建筑废弃物消纳处置问题,也为企业开辟出绿色发展之路。“有了税收真金白银的支持,我们继续在节能资源利用和环保设施上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置能力。”徐萍说。
正是通过“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城建物资为上海市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置找到了一条高效利用、低能耗处置和巨量消纳的有效途径。
绿色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才能探索出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税务部门将以税收之力,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服务经济向“绿”而行,在上海“无废城市”建设、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贡献税务力量。